目前分類:認識植物-豬籠草科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小籠分支 Urceolatae 

資料夾源:維基百科

蘋果豬籠草    Nepenthes ampullaria    
蘋果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ampullaria)是一種分布廣泛的豬籠草。其存在於在婆羅洲、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西馬來西亞、新加坡、蘇門答臘和泰國。其種加詞「ampullaria」來源於拉丁文「ampulla」,意為「燒瓶」。

與其他物種的區別在於其食蟲性已退化,並已具有部分的食腐性,轉為以捕蟲籠收集和消化落葉。因此素食性使得相當多的生物居住其中,形成特殊的共生關係,而這些生物有時能提供氮源。

蘋果豬籠草的莖呈淡棕色,可以攀爬至15米的高處。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後倒伏,由植株基本再生長出側芽,使其呈叢狀。

蘋果豬籠草的葉片呈淺綠色,可長達25公分,寬至6公分。籠蔓可長達15公分。

蘋果豬籠草水罐狀的捕蟲籠一般都很小,很少超過10公分高,7公分寬。唇大大內趨,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85%。上位籠十分罕見,且其尺寸遠小於下位籠。籠蓋後翻,不具遮雨功能。捕蟲籠的顏色為淺綠色至深紅色;據記錄。蘇門答臘和西馬來西亞的蘋果豬籠草幾乎都為全綠色或為綠底紅斑;全紅的蘋果豬籠草大多只存在於婆羅洲。在新幾內亞曾記錄到具巨大捕蟲籠的蘋果豬籠草。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小籠分支 Urceolatae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inmatsu Lin所上傳

蘋果豬籠草的花序為密集的圓錐花序。它是在蘇門答臘和西馬來西亞發現的唯一有著圓錐花序的豬籠草屬植物。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小籠分支 Urceolatae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AZAMUDDEEN NASIR 所上傳

蘋果豬籠草幼株的各個部位均長有密集的棕色短毛,但成株的毛被除了花序部分都很稀疏。
 

二齒豬籠草    Nepenthes bicalcarata    
二齒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bicalcarata),又稱二距豬籠草,是婆羅洲西北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拉丁文,「bi」意為「二」,「calcaratus」意為「尖狀物」,指其兩個尖齒狀結構。二齒豬籠草為蟻棲植物,與弓背蟻之間存在著互利互惠的關係。因此,其缺少許多豬籠草食蟲性特徵,包括其不具備粘彈性和高酸度的消化液,捕蟲籠內表面不具備蠟質區,甚至可能缺乏功能性的消化酶。所以有賴螞蟻的經消化過的糞便來吸收。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小籠分支 Urceolatae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 junis_sp_photography所上傳

二齒豬籠草植株是豬籠草屬中最善攀爬的物種,可至高約20米的林冠。其圓柱形莖也比其他豬籠草物種寬,直徑可達3.5公分。節間距可長達40公分。

二齒豬籠草的葉片革質,具葉柄,呈倒卵形-披針形,非常巨大,最大可長達80公分,寬至12公分。葉柄略微下延,形成兩個狹窄的翼。中脈不明顯,但具大量羽狀脈。籠蔓可長達60公分,寬至8公釐,中空,靠近捕蟲籠處膨大。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小籠分支 Urceolatae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giacitto所上傳

雖然二齒豬籠草植株大多都非常巨大,但它的捕蟲籠卻比馬來王豬籠草等品種小。其捕蟲籠的容量可超過1升,可高達25公分,寬至16公分。下位籠腹面的下部具一對籠翼,其不長於15公釐。但上位籠的籠翼常縮小為一對隆起。唇通常平展且向內捲曲,具小型但明顯的唇齒。唇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70%。二齒豬籠草因其籠蓋下方一對尖齒狀結構而著名,該尖齒可長約3公分,其發源於唇最上部的10至12根唇肋。籠蓋呈腎形至心形,無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其不長於15公釐。 

二齒豬籠草的花序為圓錐花序。總花梗可長達40公分,花序軸可長達1米。雌性花序通常較短。花梗可長達4公分,可具有15朵花。花萼為倒卵形或披針形,可長達4公釐。一項對來自同一副標本(Fosberg 43860,無海拔記錄)花粉大小的研究顯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28.9微米(標準誤為0.4,變異係數為7.5%)。

二齒豬籠草成熟的植株幾乎無毛,幼年的植株與花序上具有易脫落的毛被。

虎克豬籠草** Nepenthes hookeriana
虎克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 hookeriana)是由蘋果豬籠草與萊佛士豬籠草雜交得到的常見的自然雜交種。其是以約瑟夫·道爾頓·胡克的名字命名的。其普遍存在於西馬來西亞、婆羅洲、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低地等,萊佛士豬籠草和蘋果豬籠草共同存在的地區。虎克豬籠草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等級為無危。
虎克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莖直徑約5至10公釐。

虎克豬籠草蓮座狀植株和短側芽的葉片為革質,匙形,長約10至30公分,葉尖急尖,基部縮窄。葉柄最長可達8公分,呈槽狀,包住莖周長的四分之三。羽狀脈眾多,幾乎直發至葉緣。在中脈兩側葉片的外三分之二各有2至5條縱脈。籠蔓的長度只有葉片的一半。攀援莖的葉片為革質,披針形,長約15至35公分,寬約4至6公分,葉尖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通常會縮成較窄的翼。葉柄最長可達10公分,半包住莖。羽狀脈眾多,幾乎平行直發至葉緣。在中脈兩側葉片的外二分之一各有約5條縱脈。籠蔓的長度為葉片的1.5倍,上位籠的籠蔓具有籠蔓圈。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小籠分支 Urceolatae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Terry Gosliner所上傳   

虎克豬籠草的地面籠的形狀非典型,類似於下位籠。 
虎克豬籠草的下位籠高約5至12公分。腹面的籠翼寬約10至15公分,翼須長約3至10公釐,間隔1至0.5公釐。籠口的前部水平,基部急劇向籠蓋彎曲,形成的唇頸長度很少超過1公分。唇的外部唇肋明顯,內部較平滑,唇可寬達1公分,唇肋間隔0.5至0.3公釐,唇齒的長度約為寬度的3至5倍。其內表面布滿腺體,其極小,呈火山口狀,密度為每平方公分1800至2000個。籠蓋為橢圓形至長圓形,極少數略呈心形,末端圓或微缺。其長約2.5至5公分,寬約1.5至2.8公分。籠蓋的下表面具有中部不深凹腺體,無附屬物和籠蓋骨。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扁平不分叉,其長約5至15公釐。
虎克豬籠草的上位籠基部與籠蔓銜接的彎曲處寬約15至20公釐,其呈漏斗形,高約8至13公分,寬約3至4公分。唇下處略縮小。籠翼大多縮小為一對隆起,極少數還具有籠翼,其可寬達2公釐,翼須可寬達8公釐。籠口傾斜,形成的唇頸大多長約1公分。唇的外部唇肋明顯,內部較平滑,唇可寬達10至15公釐,唇肋間隔0.5至0.3公釐,唇齒的長度約為寬度的3倍。其內表面布滿火山口狀的腺體。籠蓋為橢圓形至長圓形,末端圓或微缺,基部呈心形。籠蓋的下表面的腺體大部分細小,少數較大型,中部都不深凹。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扁平不分叉,其長約15公釐。
虎克豬籠草的上位籠基部與籠蔓銜接的彎曲處寬約15至20公釐,其呈漏斗形,高約8至13公分,寬約3至4公分。唇下處略縮小。籠翼大多縮小為一對隆起,極少數還具有籠翼,其可寬達2公釐,翼須可寬達8公釐。籠口傾斜,形成的唇頸大多長約1公分。唇的外部唇肋明顯,內部較平滑,唇可寬達10至15公釐,唇肋間隔0.5至0.3公釐,唇齒的長度約為寬度的3倍。其內表面布滿火山口狀的腺體。籠蓋為橢圓形至長圓形,末端圓或微缺,基部呈心形。籠蓋的下表面的腺體大部分細小,少數較大型,中部都不深凹。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扁平不分叉,其長約15公釐。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卓越分支 Insignes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伯克豬籠草     Nepenthes burkei

布凱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burkei),又稱伯克豬籠草,為菲律賓民都洛海拔1100米至2000米處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得名於英國植物採集者大衛·伯克。其與辛布亞島豬籠草(N. sibuyanensis)和葫蘆豬籠草(N. ventricos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其與葫蘆豬籠草較相似,常與之混淆。它們的區別在於,布凱豬籠草的籠口傾斜,捕蟲籠質軟。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美林豬籠草     Nepenthes merrilliana
美林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errilliana)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捕蟲籠的大小可與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媲美,是豬籠草屬中捕蟲籠最大的豬籠草之一。

美林豬籠草原產於民答那峨島中北部和迪納加特島[7]及薩馬島[8]附近。還不確定是否存在於民答那峨島南部。其生長於沿海森林地區的陡峭斜坡上,海拔為0至1100米。

美林豬籠草與蘇里高豬籠草(N. surigaoensis)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該物種的同物異名。除此之外,美林豬籠草也與薩馬島豬籠草(N. samar)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Cris Ramil  所上傳

萊佛士豬籠草     Nepenthes rafflesiana     
萊佛士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rafflesiana)得名於斯坦福·萊佛士。其分布極為廣泛,包括婆羅洲、蘇門答臘、西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已描述的萊佛士豬籠草的變型和變種是豬籠草屬中最多的。僅在婆羅洲就至少有3種不同的變種。萊佛士豬籠草的巨型變型的捕蟲籠大小可與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相媲美。

萊佛士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長達15米,直徑可達10公釐。節間距最長達20公分。籠蔓最長可超過110公分。

萊佛士豬籠草的下位籠呈球狀,具發達的籠翼。下位籠的高度很少超過20公分,但萊佛士豬籠草的巨型變型的高度也可達35公分,寬至15公分。上位籠呈漏斗狀,唇的前端凸出。這兩種捕蟲籠都有超過3cm的細長唇頸。

捕蟲籠的顏色豐富,可為暗紫色至幾乎全白。萊佛士豬籠草典型變型的下位籠為淺綠色且帶有紫色斑點,上位籠則為奶油色。

萊佛士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長16至70公分。花為紅色或紫色。每個花梗通常只帶一個朵花,偶爾帶兩朵。

幼苗具棕色或白色且容易脫落的長毛,成株則僅在花序上具一些稀疏的棕色短毛,但也可能完全無毛。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sheng860419  所上傳

長毛豬籠草     Nepenthes villosa
長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villosa)是婆羅洲東北部的金納巴魯山和坦布幼崑山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原生地海拔可超過3200米,高於大部分婆羅洲豬籠草屬植物。長毛豬籠草的唇高度發達且複雜,可使之區別於與近緣的愛德華豬籠草(N. edwardsiana)和大葉豬籠草(N. macrophylla)。
其種加詞「villosa」來源於拉丁文,意為「毛茸茸的」,指該物種的毛被。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Allan Hopkins  所上傳

下延豬籠草*     Nepenthes decurrens
諾斯豬籠草     Nepenthes northiana    

諾斯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northiana)是馬來西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分布於海拔0至500米的地區。諾斯豬籠草得名於它的發現者——瑪麗安娜·諾斯。諾斯豬籠草是豬籠草屬最為著名的物種之一,在19世紀後半葉它被當作沙勞越特有植物的一個代表。
1925年,約翰·繆爾黑德·麥克法蘭描述了下延豬籠草(N. decurrens)}}。該描述基於由約翰·休伊特於1907年9月採集於美里峇南河的「Hewitt 100」號標本。其與諾斯豬籠草的模式標本一樣,都存放於英國皇家植物園。
之後的學者已不認為這些區別足以將其作為一個物種,所以下延豬籠草被視為是諾斯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fotosynthesys  所上傳 

特勒布豬籠草     Nepenthes treubiana    
特勒布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reubiana)是新幾內亞西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也可能存在於米蘇爾島。
特勒布豬籠草生長於麥克盧爾海灣(McCluer Gulf)的崖壁上及法克法克半島的沿海地區。儘管曾有報導稱在米蘇爾島上發現過特勒布豬籠草,但史都華·麥克佛生未能在島上找到特勒布豬籠草,而找到了米蘇爾島豬籠草(N. sp. Misool)。尚未發現特勒布豬籠草的任何自然雜交種。也未有任何關於其變種或變型的描述。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Sabine Templeton  所上傳

卓越豬籠草 Nepenthes insignis

卓越豬籠草 Nepenthes insignis
卓越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insignis)是新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insign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傑出的,卓越的」。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卓越豬籠草並不善於攀爬。莖通常長50至80公分,寬至7公釐,呈三稜柱形。節間距可長達9公分。
卓越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呈線形-披針形或略微呈匙形,可長達35公分,寬至6公分。葉尖為急尖,葉基漸狹。中脈的兩側有4至6條明顯的縱脈。羽狀脈斜發至葉片邊緣,葉片中部的羽狀脈較明顯,邊緣模糊。籠蔓直徑可達6公釐,偶爾形成籠蔓圈。
卓越豬籠草下位籠的下半部呈卵形或窄卵形,上半部為圓柱形。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可高達35公分。籠翼通常缺失,剩下一對隆起。籠口傾斜。唇平展,唇肋間距為0.5至1公釐。唇內緣有小型的唇齒,長約1公釐。其不形成唇頸。唇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43%。下位籠內表面的下半部覆蓋著消化腺,每平方公分150至1500個。蠟質區稀少。籠蓋為圓形至心形,下表面具明顯的中脈,可長達8公分。籠蓋下表面具大量大型的蜜腺,集中於兩條側脈附近。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條不分叉的絲狀籠蔓尾。
卓越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8公分,寬至7公釐。花序軸可長達46公分。每個花梗帶2朵花,無苞片,可長達22公釐。花被片為卵形,長度約4公釐。雄蕊包括花葯在內長約5公釐。
卓越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無毛被。發育中的捕蟲籠具有星狀的稀疏短毛被。發育中的花序具當然密集的毛被,但隨著其生長,會越來越稀疏。花梗和花被片具有密集的短毛被。雄蕊基部的毛被要比靠近花葯處的密集。
卓越豬籠草的莖和葉片為綠色。下位籠通常為深綠色,並在唇附近有紅色的斑點。唇為暗紅褐色。上位籠通常為淡黃綠色,斑點較少。乾燥標本為綠色或淡黃色至淺棕色,捕蟲籠外表面保留有淡紅色的斑點,內表面為藍色,具白色粉霜,偶爾具有斑點。

有柄豬籠草     Nepenthes petiolata    
有柄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etiolata)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海拔1450米至1900米處。其種加詞「petiolata」來源於拉丁文「petiolate」,意為「具葉柄」。

葫蘆豬籠草     Nepenthes ventricosa
葫蘆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ventricosa)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其存在於呂宋島、班乃島和辛布亞島。
其捕蟲籠眾多,可高達20公分,為白色至紅色。在野外,其捕蟲籠存在硬質平口和軟質斜口兩種類型。硬質平口的捕蟲籠更持久,而具軟質斜口捕蟲籠的植株更耐熱。
葫蘆豬籠草與布凱豬籠草(N. burkei )和辛布亞島豬籠草(N. sibuyanensis )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卓越分支 Insignes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Jay  所上傳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皇室分支(Regiae)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博世豬籠草      Nepenthes boschiana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包希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boschiana),又稱博世豬籠草,是婆羅洲南加里曼丹省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約翰內斯·范登博世的名字。它與法薩豬籠草(N. faizalian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尚未發現包希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也未有關於包希豬籠草變型或變種的描述。包希豬籠草被歸入「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N. eymae)、法薩豬籠草、暗色豬籠草(N. fusca)、克羅斯豬籠草(N. klossii)、大豬籠草(N. maxima)、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和佛氏豬籠草(N. vogelii)。

暗色豬籠草     Nepenthes fusca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ml_ls  所上傳
暗色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fusc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海拔分布範圍廣,多附生於苔蘚森林中。暗色豬籠草的種加詞「fusca」來源於拉丁文「fuscus」,意為「深棕色的」或「深色的」,指其捕蟲籠的顏色。

 

柔毛豬籠草     Nepenthes mollis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laffle   所上傳
柔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ollis)是婆羅洲加里曼丹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moll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柔軟的」,指其毛被。其僅存在一個單一的乾燥標本,是豬籠草屬中唯一一個獲得公認,卻不清楚其捕蟲籠形態的物種。   

柔毛豬籠草的原生地為陡峭斜坡上的茂密森林,其海拔約1800公尺。現僅知其存在於模式產地凱蒙山上,但由於其周圍的眾多山峰還未經考察,所以其分布可能更為廣泛。查爾斯·克拉克認為其可能出現於苔蘚森林中。

尚未發現關於柔毛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也未發現其種下類群。柔毛豬籠草也沒有任何的同物異名。其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等級為數據缺乏。

 

窄葉豬籠草     Nepenthes  stenophylla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Shawn O'Donnell  所上傳
窄葉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tenophyll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Stenophylla」意為「窄葉的」。其漏斗狀的捕蟲籠可高達25公分。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無危物種。窄葉豬籠草被歸入「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包希豬籠草(N. boschiana)、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N. eymae)、法薩豬籠草、暗色豬籠草(N. fusca)、克羅斯豬籠草(N. klossii)、大豬籠草(N. maxima)、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和佛氏豬籠草(N. vogelii)。

其種加詞「stenophylla」來源於希臘文「steno」和「phylla」,意為「狹窄的葉片」,指其葉片的形狀。

豹斑豬籠草  Nepenthes burbidgeae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Jay Pruett  所上傳

 豹斑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burbidgeae)呈片狀的分布於婆羅洲沙巴的金納巴魯山及坦布幼崑山附近。其種加詞「burbidgeae」來源於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的姓氏「Burbidge」。

豹斑豬籠草可能是所有產於金納巴魯山的豬籠草中最稀有的。它典型的原生地為苔蘚森林和山地森林中低矮的灌木叢和開闊的陡峭山脊根據2000年的評估,豹斑豬籠草已被列入了《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保護狀況為瀕危。

克洛斯豬籠草     Nepenthes  klossii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克羅斯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klossii),又稱克洛斯豬籠草,是新幾內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克羅斯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攀爬至數米的高處。
克羅斯豬籠草的葉片革質,具柄,呈長圓形至披針形,可長達25公分,寬至9公分。葉尖為鈍尖,葉基驟縮成槽狀葉柄,可長達6公分,葉柄的兩翼寬度不超過5公釐。中脈兩側各有3條縱脈。縱脈從葉柄發出,平行於中脈延伸於葉片的外三分之四。羽狀脈不明顯。籠蔓通常為葉片長度的1至1.5倍,與葉片銜接處直徑約為2公釐,與捕蟲籠銜接處直徑約為5公釐。籠蔓的中部常出現籠蔓圈。
克羅斯豬籠草上位籠和下位籠腹面的籠翼不寬於9公釐,翼須可長達7公釐。
克羅斯豬籠草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會形成一個可寬達45公釐的彎曲。其呈窄漏斗形,偶爾為管狀,可高達26公分,寬至7公分。上位籠的籠翼常縮小成一對隆起。籠口不寬於4公分,前部傾斜,基部向上拉長,但不形成唇頸。唇平展,前部寬約3公釐,基部寬約14公釐。唇肋可高達1公釐,間隔約為1.5公釐。唇內緣平滑,無唇齒。捕蟲籠內表面的下部布滿細小的覆蓋型消化腺。籠蓋接近圓形,基部略成心形,可長達5公分,寬至5公分。籠蓋下表面的基部具一個橫向扁平的附屬物,其不寬於8公釐。籠蓋的下表面及其附屬物覆滿了大小不一的蜜腺,其中心凹陷,且具黑框。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約為20公釐。
克羅斯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8公分,花序軸可長達14公分。每個花梗帶1至3朵花,可長達10公釐。花被片為長方形,長3公釐,寬1公釐。果莢長約15公釐,基部明顯縮小,末端略微縮小。
克羅斯豬籠草葉片的下表面具有密集的金色毛被,其由星狀的短毛、分叉長毛和更長的不分叉長毛(長度可達7公釐)組成。葉片的上表面光滑。捕蟲籠和籠蔓覆蓋著類似葉片下表面的毛被,但較稀疏。籠蔓尾具有相當茂密的短毛被。此外,果莢和花被片的外表面也具有毛被。
克羅斯豬籠草的捕蟲籠為具紅色斑點,籠蓋為紫色。乾燥標本為黃色,捕蟲籠內表面為淡藍色,蠟質區表面呈白霜狀。

 

倒披針葉豬籠草*       Nepenthes oblanceolata  (無資料)

寶特瓶豬籠草     Nepenthes  truncata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Eric Hunt   所上傳
寶特瓶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runcata)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truncata」來源於拉丁文「truncatus」,意為「截形的」。其分布於迪納加特、萊特島和民答那峨島。[3]其生長於海拔0至1500米處。寶特瓶豬籠草的特徵為其葉片呈截形,捕蟲籠巨大,可高達40公分。

羅伯坎特利豬籠草(N. robcantleyi)曾被認為是寶特豬籠草的一個變型。

食蟲性
2006年9月29日,法國里昂植物園內的寶特瓶豬籠草的捕蟲籠內發現了一隻淹死老鼠,並拍攝的照片。其為寶特瓶豬籠草成功捕食到哺乳動物的第一次記錄。之前僅已知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和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偶爾可以捕捉到小型哺乳動物。

圓盾豬籠草 Nepenthes clipeata

圓盾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clipeata),又稱盾葉毛豬籠草,是婆羅洲西加里曼丹黑山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近乎垂直的花崗岩壁上,海拔約600米至800米。其種加詞「clipeata」來源於拉丁文「clipeus」,意為「圓盾形」,是指其葉片的形狀。

圓盾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極其瀕危的物種之一。1995年發現僅存在15棵野生植株。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圓盾豬籠草最大的特點是其圓盾形的葉片,即其籠蔓是從距葉片末端一定距離的葉片背面穿出,而非從圓盾形葉尖伸出。其捕蟲籠體型較大,可高達30公分。捕蟲籠基部為球形,上部為漏斗形。圓盾豬籠草的捕蟲籠只有一種形態,且莖沒有攀爬的能力,最多僅可長達2米。其花序較小,長度很少超過25公分。植株的所有部分都披被著棕色的長毛。

B·H·丹瑟在他的專著中這樣寫道:

“    圓盾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最特別且最引人注目的物種之一。特別是它接近圓形的厚實葉片,從距葉片末端一段距離伸出的不捲曲的粗短籠蔓,及無籠翼的捕蟲籠和拱形的籠蓋,都非常的特殊。類似的特殊葉片形態,僅出現於菲律賓特有的寶特豬籠草身上。目前還不知道圓盾豬籠草是以什麼方式生長的。以下是我覺得有可能的情況。圓盾豬籠草不會攀爬。短而健壯的莖、葉柄和籠蔓證明,該物種存在於開闊的地區。但我無法想像當葉片水平展開時,捕蟲籠是以什麼方式出現的。因此,我認為這種植物生長於黑山垂直的岩壁,且其葉片垂直,捕蟲籠位於葉片的後方。但是,圓盾豬籠草應該不可能只長在岩壁上,但目前尚未清楚,或許它還生長於其他地方。    ”
尚未有關於圓盾豬籠草的變型或變種的描述。

勞氏豬籠草     Nepenthes  lowii    
勞氏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lowii)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得名於在金納巴魯山發現勞氏豬籠草的休·洛。勞氏豬籠草是豬籠草屬較為特殊的物種,其上位籠強烈收縮,唇大大縮窄,籠蓋的下表面具有許多毛鬚。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Andy J. Boyce 所上傳

勞氏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呈圓柱形,可長達10米,直徑可達20公釐。節間距可達8公分。

勞氏豬籠草的葉片為革質,具柄,呈長圓形-披針形,可長達30公分,寬至9公分。葉尖圓,葉基驟縮。葉柄呈槽狀,可長達14公分。其包住莖周長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中脈兩側各有3至4條縱脈。羽狀脈直向延伸或傾斜延伸。籠蔓可長達20公分,通常不形成籠蔓圈。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teresap 所上傳

勞氏豬籠草下位籠的下部為球形,中部收縮成葫蘆形,上部再擴大。下位籠比上位籠小,高僅可達10公分,寬盡可達4公分。因勞氏豬籠草會迅速的進入攀援階段,所以它的下位籠很少見。腹面的籠翼常僅出現於捕蟲籠的上半部。唇為圓柱形,基部寬大。其可寬達12公釐,具突出的唇齒與唇肋。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62%。下位籠內表面的下半部覆蓋著腺體。蠟質區稀少。籠蓋為圓形,其下表面具極茂密的肉質長鬚,可長達2公分。除此之外,籠蓋無其他附屬物。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不分叉。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勞氏豬籠草的上位籠非常特別,其下部為球形,中部劇烈收縮,上部為漏斗形。上位籠體型較大,可高達28公分[5],寬至10公分。上位籠的籠翼大大縮窄。籠口邊緣的唇僅剩下一系列唇肋。上位籠內表面整體都為腺體區,無蠟質區。籠蓋外翻,為卵形-橢圓形,可長達15公分,寬至9公分,無附屬物。籠蓋下表面具大量長約2公分的長鬚。籠蔓尾和下位籠一樣不分叉。勞氏豬籠草的上位籠非常堅硬,幾乎是木質的。枯萎以後,仍可完好的保持形狀

勞氏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20公分,花序軸可長達25公分。花梗可長達20公釐,帶兩朵花,無苞片。萼片為長方形,可長達5公釐。一項對來自標本(J.H.Adam 2406、J.H.Adam 2395和SAN 23341,採集於海拔1700至2500米處)花粉大小的研究顯示,其57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33.0微米(標準誤為0.2,變異係數為7.8%)。勞氏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無毛被。僅花序、發育中的組織及葉片邊緣具有棕色的短毛被。

細毛豬籠草     Nepenthes  pilosa     

細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ilos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特點是具有密集的黃棕色長毛被;籠蓋下表面具一個獨特的鉤狀附屬物。其種加詞「pilosa」來源於拉丁文「pilosus」,意為「毛髮」。

細毛豬籠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混為一談,除了模式標本外,所有在2006年正式描述陳氏豬籠草前鑑定為細毛豬籠草的標本實際上全都是陳氏豬籠草。

雖然安西婭·飛利浦和安東尼·蘭姆在所著的《婆羅洲的豬籠草》一書出版於陳氏豬籠草的正式描述前,不過在該書中已有使用俗名——「金毛豬籠草」(Golden-Furred Pitcher-Plant)來稱呼這個物種。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具下位籠的細毛豬籠草的蓮座狀植株
細毛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長達7米,寬至9公釐,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達7公分。

細毛豬籠草的葉片具柄,革質或薄革質。葉片為倒卵形-披針形至披針形。其可長達30公分,寬至7.5公分。葉尖圓或為短漸尖,可能略呈盾形。葉基漸狹。葉柄為三角形,可寬達6公釐。其呈槽狀,抱莖,並可下延2.5公分,基部驟縮呈圓形。中脈的兩側各有4至5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或呈不規則的網狀。籠蔓通常為葉片長度的1至2倍。

細毛豬籠草的下位籠的下半部呈卵形,上半部呈圓柱形。可高達10公分,寬至4公分。腹面不具籠翼,取而代之的是一對明顯的隆起。籠口傾斜。唇平展,基部可寬達7公釐。唇肋的間距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公釐,唇齒的長大於寬。下位籠籠身膨大處的內表面為腺體區。每平方公分覆蓋著600至700個消化腺。籠蓋大致呈圓形或心形,長寬都約為2.5公分。其基部的中線處具一根相對平坦的籠蓋骨。籠蓋下表面散布著蜜腺,越靠邊緣的蜜腺體型越小,數量越多。

細毛豬籠草的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形成一個寬15至20公釐的彎曲。其呈漏斗形,體型比下位籠大,可高達18公分,寬至8公分。與下位籠一樣,籠翼也縮小為一對明顯的隆起。籠口前部幾乎水平,基部向上拉長為一個可高達3公分的唇頸。唇平展,可寬達12公釐,唇肋的間距為三分之一公釐。整個上位籠的內表面都覆滿了非常小的覆蓋型腺體,每平方公分有2000至2500個。籠蓋接近圓形或心形,可長達7公分。整個籠蓋的下表面都覆蓋著蜜腺,並在基部附近具有一個明顯的鉤狀附屬物。

細毛豬籠草具發達的黃棕色毛被。尤其是植株發育中的部分和成熟葉片的下表面。葉片的上表面無毛被。
細毛豬籠草乾燥標本的莖和葉片的下表面為紅棕色,而葉片的上表面通常為淡黃色。

維奇豬籠草     Nepenthes  veitchii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inmatsu Lin所上傳

維奇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veitchii)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廣泛分布於婆羅洲西北部。其種加詞「veitchii」來源於維奇苗圃的主人,詹姆斯·維奇。

低地地區的樹林中維奇豬籠草常附生,其以葉柄環抱樹杆向上生長。而在高地地區泥炭沼澤的維奇豬籠草則多陸生。巴里奧地區的維奇豬籠草似乎嚴格陸生,未在該地區觀察到其附生植株。此外,低地地區和高地地區的維奇豬籠草在形態上也有區別,低地變型比高地變型的唇窄。

維奇豬籠草被認為產於菲律賓的羅伯坎特利豬籠草(N. robcantleyi)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其也與寶特瓶豬籠草(N. truncata)進行了比較。

鞍型豬籠草     Nepenthes  ephippiata

鞍型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ephippiata)是婆羅洲特有的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ephippiata」來源於拉丁文「ephippium」,意為「鞍布」。其存在於沙勞越中部的霍斯山脈,及加里曼丹的拉亞山(Mount Raya)和勒桑山(Bukit Lesung)。產於霍斯山脈的鞍型豬籠草無產於中加里曼丹的鞍型豬籠草具有的下延葉柄。鞍型豬籠草與勞氏豬籠草(N. lowii)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B·H·丹瑟在其1928年的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描述了鞍型豬籠草,其基於一份僅有一段莖和一個花序的標本。

尚未發現鞍型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大豬籠草     Nepenthes maxima

B·H·丹瑟在其1928年的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描大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axima)是一種廣布於蘇拉威西、新幾內亞和摩鹿加群島的熱帶食蟲植物。其也可能存在於沃沃尼島。

大豬籠草被歸入「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包希豬籠草(N. boschiana)、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法薩豬籠草(N. faizaliana)、暗色豬籠草(N. fusca)、扎克里豬籠草(N. zakriana )、N. dactylifera 、克羅斯豬籠草(N. klossii)、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柔毛豬籠草(N. mollis) 和佛氏豬籠草(N. vogelii)。

常見於蘇拉威西的某些變型常具有明顯波浪狀的葉片。個別極端個體的葉片翼即使下延至下部整個節間,但其仍可能呈高度波浪狀。這種波浪狀的葉片是由於葉緣細胞生長造成的,由於其葉片質薄,從而導致其葉片呈波浪狀以降低其應力勢能。

雖然柯蒂斯豬籠草(N. curtisii)為該物種的異名,但其也被用於指代其他許多栽培種。

大豬籠草捕蟲籠的形態特徵多變。捕蟲籠可為純綠色或帶斑點,少數斑點眾多,幾乎為黑色。不同變型的唇也存在差異,產自新幾內亞的變型其唇較寬。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產於蘇拉威西的大豬籠草上位籠,其生長的海拔高度從左至右一至三為400米、四至五為700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產於新幾內亞的大豬籠草上位籠,其生長的海拔高度從左至右分別為1500米、1600米、1700米、2300米和2600米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馬來王豬籠草     Nepenthes rajah

馬來王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rajah),又名王侯豬籠草、拉賈豬籠草及豬王豬籠草,是婆羅洲馬來西亞沙巴坦布幼崑山附近及金納巴魯山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馬來王豬籠草僅生長於蛇紋石土壤基質中,特別是有地下水滲出、土壤鬆散且長期濕潤的地區。其海拔分布範圍為1500米至2650米,因此馬來王豬籠草被認為是高山或亞高山植物。由於其分布局限,馬來王豬籠草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物種,列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中。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aitlyn 所上傳

馬來王豬籠草以巨大的瓮形捕蟲籠而著名。其捕蟲籠可高達41公分,寬至20公分。容積可達3.5升,其中的消化液可達2.5升,為豬籠草屬中捕蟲籠容積最大的物種。馬來王豬籠草另一個形態上的特徵為葉片與籠蔓的盾形銜接方式,其籠蔓並不由葉尖伸出,而是從距離葉尖2至5公分處的葉片下表面伸出。該特徵僅出現於少數豬籠草屬物種上。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皇室分支 (Regiae)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Susan Myers 所上傳

馬來王豬籠草的捕蟲籠偶爾可捕獲脊椎動物甚至小型哺乳動物,曾在其捕蟲籠中發現過淹死的老鼠。馬來王豬籠草與萊佛士豬籠草是僅有的兩種有捕獲哺乳動物野外記錄的豬籠草屬物種。馬來王豬籠草偶爾能捕獲青蛙、蜥蜴甚至鳥類等小型脊椎動物,但這些個案涉及的動物可能患病,所以並不具有普遍性。昆蟲,特別是螞蟻,是其上位籠及下位籠的主要獵物。

雖然馬來王豬籠草以捕食和消化動物而著名,但其捕蟲籠中仍生活著大量其他生物體。這些生物體被認為與馬來王豬籠草之間存在著互利共生的關係。其中許多動物專門生活在其捕蟲籠中,離開即無法生存。這些動物被稱之為依豬籠草底內動物。有兩種蚊類即得名於馬來王豬籠草:馬來王庫蚊和馬來王巨蚊。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高貴分支 Nobiles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迪安豬籠草 Nepenthes deaniana    

狄恩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deaniana)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存在於海拔1180至1296米處。其得名於菲律賓植物採集者,迪安·科南特·伍斯特(Dean Conant Worcester)。狄恩豬籠草僅存在於巴拉望省普林塞薩港拇指山的山頂地區。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高貴分支 Nobiles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Albert Kang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高貴分支 Nobiles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fotosynthesys 所上傳

窄唇豬籠草* Nepenthes leptochila

 

剛毛豬籠草    Nepenthes hirsuta

剛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hirsut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披被著厚厚一層棕色的毛被,而其他豬籠草多只在花序上具毛被。捕蟲籠多為全綠色,內表面具一些紅色的斑點。其種加詞「hirsuta」來源於拉丁文「hirsūtus」,意為「多毛的,剛毛的」。
剛毛豬籠草生長於海拔200米至1100米處。其分布廣泛於荒原森林、覆滿苔蘚的低地山地森林、開闊地和山脊下部的灌木叢。其通常生長在砂質土壤上。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高貴分支 Nobiles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nolliecilliers 所上傳

顯目豬籠草Nepenthes spectabilis    

顯目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pectabilis)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1],生長於海拔1400至2200公尺的地區。其種加詞「spectabil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顯著的,引人注目的」
顯目豬籠草為藤本植物。其莖為圓柱形,可長達6公尺,直徑可達7公釐。節間距可長達10公分。

顯目豬籠草的下位籠的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為窄卵形。籠肩以上為圓柱形,偶爾縮窄。其下位籠的體型都比較小,可高達12公分,寬至4公分。腹面具一對可寬達4公釐的籠翼。卵形部對應的內表面覆蓋著腺體,蠟質區極其發達。籠口為圓形,前部扁平,傾斜至籠蓋。唇為圓柱形,可寬達4公釐。其內緣具許多小型但明顯的唇齒。唇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41%。籠蓋為橢圓形,無附屬物,基部為心形。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不分叉,可長達30公釐。
顯目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為長圓形,可長達16公分,寬至6公分。葉尖圓至急尖,漸狹至基部。中脈兩側的縱脈可多達6根。羽狀脈通常不明顯。籠蔓可長達25公分。

顯目豬籠草的上位籠的下二分之一至三分之四為窄漏斗形。籠肩以上為圓柱形或在漏斗形。上位籠的體型要大於下位籠,高可達26公分,可寬至4.5公分。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但在靠近唇處仍可能具有翼須。上位籠籠肩以下的內表面覆蓋著腺體。籠口為圓形,極傾斜。唇為圓柱形,可寬達3公釐。上位籠其餘特徵類似於下位籠。

顯目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2公分。花序軸可長達15公分,但雌性花序的通常更短更密集。部分花梗小苞片,帶兩朵花。萼片為橢圓形,可長達5公釐。

顯目豬籠草被毛的發達程度有很高的可變性。大多數植株發育中的組織都覆蓋著紅褐色的星狀短毛被,但多數早落。花序及葉片的邊緣具有密集的紅棕色星狀持久毛被。葉片中脈的下表面也會覆蓋著密集的持久短毛被。

顯目豬籠草的莖和葉片為綠色。捕蟲籠為綠色,並具有許多暗棕色的斑點。唇通常為淡黃綠色,並具有褐色的條紋。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高貴分支 Nobiles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tomas_cedhagen 所上傳

忽視豬籠草**    Nepenthes neglecta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山地分支( Nepenthes Montanae)

資料來源: Wikipedia

邦蘇豬籠草 Nepenthes  bongso  
邦蘇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bongso)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存在於海拔1000米至2700米處。其種加詞「bongso」來自於印度尼西亞神話中默拉皮火山的守護神「Putri Bungsu」,其字面意思為「最小的女兒」。
邦蘇豬籠草新開捕蟲籠的顏色較淺,一段時間後唇即變為黑色,而籠身轉為紅褐色。某些變型的唇極寬大,可超過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
在食蟲植物資料庫中,分類學家簡·斯洛爾(Jan Schlauer)認為容洪豬籠草(N. junghuhnii)可能是邦蘇豬籠草的同物異名。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瘦小豬籠草 Nepenthes  gracillima    
瘦小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gracillima)是西馬來西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gracillima」來源於拉丁文「gracilis」,意為「細長的,瘦小的」。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tansh91 所上傳

瘦小豬籠草的下位籠可高達22公分,寬至7公分。下位籠的下半部為卵形,寬大;中部可能會出現籠肩;上半部為圓柱形。籠翼可寬達9公釐,翼須可長達1公分。唇有光澤,可寬達1.8公分,其前部較窄,兩側和靠近籠蓋處較寬。唇頸處的縫隙可有幾公釐寬。唇肋明顯,高1.5公釐,間距為1.5公釐。唇齒可長達2公釐。籠蓋為橢圓形或卵形,可長達6公分,寬至5公分。無附屬物。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不分叉,可長達2公分。

下位籠外表面大多數為黃綠色,帶有暗紅色或紫色斑點。內表面的顏色較淺。唇為綠色或紅色,且常帶有暗紅色或紫色的條紋。籠蓋下表面為黃綠色或淺黃色,上表面為橄欖綠,常具有深紫色或黑色的斑點。在史都華·麥克佛生所觀察過的所有瘦小豬籠草的植株中,其下位籠的性狀都是一致的。

瘦小豬籠草的上位籠可高達26公分,寬至5公分(比白豬籠草上位籠的一般尺寸大了好幾倍)。上位籠為漏斗形,非常的細長。偶爾基部三分之一可能略微膨大,形成一個隱隱的籠肩。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唇可寬達12公釐,兩側和基部可能略寬。唇肋較模糊,高0.5公釐,間距為1公釐。其他部分與下位籠相同。

上位籠外表面大多數為黑色,並帶有淡綠色的斑點,斑點呈細長狀。籠蓋上表面的花紋類似於籠身外表面,而其下表面及籠身內表面為淡黃綠色。唇為黃色,帶有黑色和紫色的條紋。

麥克法蘭豬籠草     Nepenthes  macfarlanei    
麥克法蘭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acfarlanei)是西馬來西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得名於植物學家約翰·繆爾黑德·麥克法蘭。麥克法蘭豬籠草的捕蟲籠具紅色斑點。下位籠為卵形至圓柱形,可高達20公分。籠蓋的下表面密布白色短毛。其為麥克法蘭豬籠草的特徵之一,但尚未清楚其功能。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Allan Hopkins 所上傳

欣佳浪山豬籠草     Nepenthes  singalana
欣佳浪山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ingalana)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海拔分布範圍為2000米至2900米。其得名於西蘇門答臘省的欣佳浪山。其與上位豬籠草(N. diatas)和匙葉豬籠草(N. spathulat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fauzaniqbal 所上傳

肉瘤豬籠草* Nepenthes carunculata    
資料和圖片取自國際食肉植物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Carnivorous Plant Society,簡稱:ICPS)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Nepenthes carunculatavar.robusta  A. 葉和莖​​下部的捕蟲籠 (x 2/5); B. 攀爬莖水罐(x 3/8);C.雄花的一部份(x 3/4);D. 蓋子的下側 (x 1/2)。

裸瓶豬籠草 Nepenthes  gymnamphora    
裸瓶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gymnamphora)是爪哇和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海拔分布範圍為600米至2800米。對於裸瓶豬籠草、梳狀豬籠草(N. pectinata)和似刃豬籠草(N. xiphioides)這三個類群的分類有很多爭論。
其種加詞「gymnamphora」來源於希臘文「gymnos」和「amphoreus」,意為「赤裸的水罐」。
黑瓮豬籠草(N. melamphora)為裸瓶豬籠草的異名之一,但其也被用於稱呼其他物種。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Entol Afnan 所上傳

梳狀豬籠草* Nepenthes  pectinata        

健身房豬籠草 / n ɪ ˈ p ɛ n θ iː z dʒ ɪ m ˈ n æ m f ɔː r ə / 是一種熱帶豬籠草,原產於印尼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它的海拔範圍很廣,海拔600-2,800 公尺(2,000-9,200 英尺) 。關於該物種以及梳狀豬籠草和劍狀豬籠草類群 的分類地位存在著許多爭論。具體的綽號 gymnamphora源自希臘語gymnos (裸體)和amphorreus(投手)。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Yusran E. Ritonga 所上傳

疑惑豬籠草 Nepenthes dubia    
疑惑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dubia)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海拔分布範圍為1600米至2700米。其種加詞「dubia」來源於拉丁文,意為「疑惑的,困惑的」。
疑惑豬籠草的特點在於其籠蓋與籠口的夾角幾乎都會超過180°,與其他之間存在著密切近緣關係一樣,其也會產生黏稠度極高的消化液。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Chien Lee 所上傳

無刺豬籠草 Nepenthes  inermis    

無刺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inermis)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inerm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無刺的」,指其完全缺乏唇的上位籠。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山地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fotosynthesys 所上傳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普通分支 Nepenthes Vulgatae
資料來源: Wikipedia

1928年,B·H·丹瑟發表了其開創性的專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在其中他根據觀察植物標本將豬籠草屬分為6個分支。分別為普通分支(Vulgatae)、山地分支(Montanae)、高貴分支(Nobiles)、皇室分支(Regiae)、卓越分支(Insignes)和小籠分支(Urceolatae)。    
 

普通分支 Vulgatae
 

翼狀豬籠草 Nepenthes alata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Forest Botial-Jarvis  所上傳

翼狀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alata),又名紅豬籠草,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alata」來源於拉丁文「alatus」,意為「翼狀的」。翼狀豬籠草形態多樣性極高,其下類群分類地位不斷更新。

在園藝上,翼狀豬籠草是最容易栽培且栽培得最廣泛的物種之一,在台灣曾廣泛栽培。但因其與葫蘆豬籠草(N. ventricosa)的雜交種——紅瓶豬籠草(N. × ventrata)更易種植且外觀更優越。園藝上,翼狀豬籠草逐漸被紅瓶豬籠草代替,已少有人栽培。

翼狀豬籠草的花序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Jhan-Curt SG. Fernández  所上傳
印度豬籠草Nepenthes khasiana
印度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khasiana),又名卡西豬籠草,是印度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卡西丘陵。其被認為是以其藍色的螢光來吸引獵物的。
印度豬籠草與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一起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一中。 2010年,珍稀豬籠草採集(Rare Nepenthes Collection)項目成立,以保護4種極其瀕危的豬籠草屬物種:馬兜鈴豬籠草(N. aristolochioides)、圓盾豬籠草(N. clipeata)、印度豬籠草和硬葉豬籠草(N. rigidifolia)。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Vijay Anand Ismavel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Ashraf  所上傳

巴布亞豬籠草 Nepenthes papuana    
巴布亞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apuana)為新幾內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papuana」來源於巴布亞「Papua」。
巴布亞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直徑5至7公釐,呈圓柱形。節間距2至5公分。老株常會在莖的基部長出許多側芽。
巴布亞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為披針形,可長達30公分,寬至5公分。葉尖急尖,葉基漸尖。中脈的兩側各有4至6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約與葉片等長,直徑1至2公釐。
巴布亞豬籠草的下位籠下半部為傾斜的卵形,上半部收窄,可高達7公分,寬至2.5公分。腹面的籠翼可寬達4公釐。籠口傾斜,至籠蓋處略向下凹。唇寬1至2公釐,內緣有小型的唇齒。捕蟲籠的內表面僅下五分之二至三分之一具腺體。籠蓋為圓形或略為心形,長寬約1至2公分。籠蓋下表面無附屬物,但其中心有許多蜜腺。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分叉的籠蔓尾。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通常會形成寬6至12公釐的彎曲。其下部為短漏斗形,中部高的三分之一略呈葫蘆形,上部為管狀。上位籠通常可高達15公分,寬至3公分。籠翼可寬達2.5公釐,籠翼偶爾沒有翼須。籠口傾斜,與籠蓋銜接處變窄。唇平展,寬約2公釐,內緣有細小的唇齒,長約為寬的兩倍。捕蟲籠葫蘆形部分的內表面具有腺體,密度為每平方公分400至500個。籠蓋幾乎為圓形,長略大於寬,長可達3.5公分,寬至3.25公分。籠蓋下表面的蜜腺較小型,多集中於籠蓋的中線附近。籠蔓尾平展,可長達2至3公釐,不分叉。[
花序為總狀花序。雄性植株的總花梗可長達6公分,寬至2公釐。雌性植株的總花梗可長達12公分,寬至2.5公釐。花序軸可達15公分。花梗可長達12公釐,無苞片。每個花梗幾乎都只帶一朵花,偶爾基部具兩朵。雄性的花被片為圓形,雌性的花被片為橢圓形。雄蕊包括花葯在內長3至4公釐。雌蕊無柄。果莢長25至33公釐,為披針形。種子絲狀,長12至15公釐。
毛被短且稀疏。莖和葉片大多無毛,葉片的中脈上具易脫落的毛被,葉片邊緣有固著的棕色絨毛。籠蔓具與中脈類似的毛被。發育中的捕蟲籠具密集的星狀短毛。下位籠覆蓋著稀疏的毛被,而上位籠幾乎無毛。發育中的花序的被毛被密集,之後逐漸稀疏。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巴布亞豬籠草上位籠的正面(左)及背面(右)

多巴豬籠草 Nepenthes tobaica

東巴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obaica),又稱多巴豬籠草,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因大量分布於多巴湖附近而得名。
東巴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攀爬至7米的高處,直徑可達6公釐。節間距可長達25公分,呈圓柱形。但成年植株的莖可因源於節點延伸至整個節間的凹槽而呈稜柱形。

東巴豬籠草的葉片無柄至具小葉柄,革質,呈長圓形至匙形,可長達20公分,寬至4公分。葉尖通常為圓形,但也可能縮窄或鈍尖。茁壯植株的籠蔓與葉片的銜接處有時略呈盾形。葉片漸狹或驟縮至基部,包住莖周長的一半。中脈兩側各有1至3條縱脈,但僅於茁壯植株的標本上明顯。羽狀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30公分。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m choi azis 所上傳
東巴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攀爬至7米的高處,直徑可達6公釐。節間距可長達25公分,呈圓柱形。但成年植株的莖可因源於節點延伸至整個節間的凹槽而呈稜柱形。
東巴豬籠草下位籠的下半部為卵形,上半部為圓柱形。其可高達20公分,寬至4公分。腹面具一對籠翼,其上半部或整體具翼須。下位籠卵形部分對應的內表面為腺體區。籠蓋基部下方的捕蟲籠內表面上偶爾會出現一對「眼點」。籠口為卵形,傾斜。唇較窄,僅可寬至5公釐,呈圓柱形或略展開,有明顯的唇齒。籠蓋為卵形至橢圓形,基部為心形。無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可長達5公釐的籠蔓尾。其可能不分叉、二叉或三叉。

東巴豬籠草上位籠的最下部通常為漏斗形,下三分之一為窄卵形,上部為圓柱形或略縮窄。其體型較下位籠大,高可達25公分,寬可至5公分。內表面蠟質區極其發達。腹面的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唇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40%。上位籠其餘形態特徵類似於下位籠。

東巴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和花序軸都可長達20公分。每一個花梗帶兩朵花,無苞片。雄性花序的萼片為橢圓形-鈍尖,雌雄花序的萼片略窄。在不拉巴(Prapat)附近,4月可見到花序,但果實此時不常見。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atarina Stenman 所上傳

東巴豬籠草植株各部分的毛被發達程度不均。大部分成熟的營養組織都無毛,僅中脈可能具持久性的毛被。葉腋通常存在星狀的白色毛被。萼片披被著密集的絨毛,但花序其餘部分僅披被著稀疏的短毛被。

某些變型籠蓋的下表面為鮮紅色,從而使其在周圍的植被中顯得特別的明顯。
白環豬籠草 Nepenthes albomarginata''    
白環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albomarginata)是婆羅洲、西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albomarginata」來源於拉丁文「albus」和「marginatus」,意為「白色」和「邊」,指其唇下特有的白色環狀絨毛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Shaan Aroeste 所上傳

白環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攀爬至4米的高處,直徑可達5公釐,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達15公分。

白環豬籠草的葉片為革質,呈披針形,可長達25公分,寬至2公分。葉尖急尖,葉基漸尖,抱莖。白環豬籠草的葉片無葉柄。縱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20公分。

白環豬籠草下位籠的下三分之一為球形,上部為圓柱形。下位籠的體型較小,僅可高達15公分,寬至4公分。腹面具一對可寬達5公釐的籠翼。籠口呈圓形,基部拉長形成一個較短的唇頸。唇為圓柱形,可寬達2公釐,唇齒不明顯。唇內緣部分約為截面表面總長度的34%。唇下有一層密集的白色絨毛,其可能具有引誘白蟻的功能。下位籠球形部分對應的內表面覆蓋著消化腺。籠蓋近圓形,無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可長達3公釐。

白環豬籠草的上位籠為圓柱形至漏斗形。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其餘部分與下位籠類似。

白環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通常雄性花序較長。總花梗可長達25公分,花序軸可達40公分。花梗帶1至2朵花,長約30公釐,無苞片。萼片為卵形至橢圓形,可長達4公釐。一項對來自同一副標本(J.H.Adam 2417,採集於婆羅洲海拔0至30米的地區)花粉大小的研究顯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31.8微米(標準誤為0.4,變異係數為6.2%)。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Guillaume Douault 所上傳

白環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披被著密集的白色短毛,但在葉片下面的毛被通常較長。

白環豬籠草捕蟲籠的顏色可為綠色、紅色、黑色或具斑點。

貢布豬籠草 Nepenthes kampotiana
 

貢布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kampotiana)是柬埔寨南部、泰國東部及越南西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海拔分布範圍為0至600米。其種加詞「kampotiana」來源於柬埔寨城市貢布,該城市非常靠近貢布豬籠草第一份標本的採集地。

貢布豬籠草與象島豬籠草(N. chang)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傑弗里豬籠草(Nepenthes geoffrayi)}}是貢布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Oleg Kosterin 所上傳

伯威爾豬籠草 Nepenthes pervillei    
伯威爾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ervillei)是塞席爾,特別是馬埃島和西盧埃特島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花崗岩山頂部的岩石區,根系常深入石縫中。其海拔分布範圍為350米至750米。其得名於法國植物收藏家奧古斯特·佩爾維萊(Auguste Pervillé)。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Федор Кондрачук 所上傳

托莫里豬籠草 Nepenthes tomoriana
多摩利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omoriana),又稱托莫里豬籠草,是蘇拉威西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0至500米的地區。其種加詞「tomoriana」來源於模式產地托莫里灣(Tomori Bay)。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Andreas Christian 所上傳

安南豬籠草* Nepenthes anamensis

安南豬籠草(N. anamensis)}是斯邁爾斯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斯邁爾斯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
斯邁爾斯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milesii)原產於泰國東北部、寮國南部、柬埔寨]及越南西部。斯邁爾斯豬籠草可耐受長期的乾旱。其常見於開闊、砂質稀樹草原及草原中。

其種加詞「smilesii」來源於該物種的發現者弗雷德里克·亨利·斯邁爾斯(Frederick Henry Smiles)。
斯邁爾斯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長達5米。
斯邁爾斯豬籠草的葉片無柄,革質,為窄線形,可長達30公分,寬僅可達4公分。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Oleg Kosterin 所上傳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 Nepenthes madagascariensis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adagascariensis)是馬達加斯加東部海岸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madagascariensis」意為「馬達加斯加的」。其為馬達加斯加特有的兩種豬籠草之一,另一種為馬索亞拉半島豬籠草(N. masoalensis)。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豬籠草屬植物;艾蒂安·德弗拉古(Étienne de Flacourt)於1658年發現,並將其命名為「Amramatico」。在他發表的開創性著作《馬達加斯加島的歷史》(Histoire de la Grande Isle de Madagasca)中對馬達加斯加豬籠草進行了描述。他這樣寫道:
這種植物高約3英尺,葉片約7英寸長,在葉片的末端有一個類似果實或花朵一樣的帶蓋花瓶狀結構。其有黃色的也有紅色的,黃色的最大。這個國家的人都不會去摘這些花朵,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摘它們,那麼那天將不停的下雨。而我和其他所有的法國人摘了它,但卻沒有下雨。雨後這些花朵會裝滿雨水,每個都含有不少於半杯。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aty Tanis 所上傳

菲律賓豬籠草 Nepenthes philippinensis    
菲律賓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hilippinensis)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存在於巴拉望島及附近的加拉米安群島和林納帕坎海拔0至600米處。
菲律賓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能同時開放最多花序的物種。其單個植株可同時開放190枝花序。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Iuliia Miak

毛果豬籠草** Nepenthes trichocarpa
毛果豬籠草(學名:Nepenthes×trichocarpa)是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與小豬籠草(N. gracilis)的自然雜交種,曾被視為獨立物種。其種加詞「trichocarpa」來源於希臘文「trikho-」和「-carpus」,意為「帶毛的果實」。
在B·H·丹瑟1928發表的《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中提到了這一植物。他描述說,該植物具有圓柱形的攀援莖,下位籠為卵形。它的上位籠和下位籠可高達8公分,寬為高的三分之一,可寬至4公分。腹面具一對籠翼。
捕蟲籠為綠色,上面有紅色或黃色的斑點或條紋。可以在森林的地面上形成類似蘋果豬籠草的地面籠,上位籠會攀附於灌木或喬木。
毛果豬籠草分布於西馬來西亞、婆羅洲、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低海拔地區,通常與其親本蘋果豬籠草與小豬籠草同域分布。其亦分布於泰國南部及大納土納島附近地區。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滴液豬籠草 Nepenthes distillatoria    
滴液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distillatoria)是斯里蘭卡特有的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為第二個被描述的豬籠草屬物種,並且是首個正式命名於林奈分類法下的豬籠草屬物種。其還為豬籠草屬的模式種。其種加詞「distillatoria」來源於拉丁文「destillo」和形容詞詞尾「-oria」,意為「提取的、蒸餾的」。
1683年,瑞典醫生及博物學家赫爾曼·尼克拉斯·格里姆(Herman Niklas Grim.[13])再次描述了滴液豬籠草。他將其稱為「奇異的滴液植物(Planta mirabilis destillatoria)」。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豬籠草。三年後,即1686年,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援引格林的話說:
“    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氣升騰並凝結在植株上,水滴隨著莖和葉流入了籠內。(翻譯自拉丁文,見《婆羅洲的豬籠草》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inmatsu Lin 所上傳

奇異豬籠草 Nepenthes mirabilis 
奇異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irabilis)是分布最為廣泛豬籠草屬植物。其種加詞「mirabil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奇異的,令人驚嘆的」。其是豬籠草屬中分布最為廣泛的物種,其分布範圍覆蓋東南亞、馬來群島的主要島嶼(除開小巽他群島及菲律賓北部地區),並一直北延至中國南部,南延至澳大利亞。豬籠草屬中,奇異豬籠草具有最多的變型和變種,其中最知名的為汶萊以及沙撈越特有的變種——棘口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 var. echinostoma),其具有極寬的唇。
奇異豬籠草的葉片和捕蟲籠質地柔軟,捕蟲籠耐久性不佳,易枯萎。在雜交中,其捕蟲籠形態與質地的性狀強勢,僅在維多利亞時代常用於育種,現已極少使用。
奇異豬籠草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保護狀況為無危。在香港,奇異豬籠草受香港法例第96章《林區及郊區條例》保護。
奇異豬籠草為直立草本或攀援藤本,高0.5至2米。蓮座狀植株的葉片密集,近無柄,基部半抱莖,呈披針形,長約10公分,邊緣呈流蘇狀。籠蔓短於葉片。攀援莖的葉片散生,具柄,呈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至25公分。葉基下延,全緣或為流蘇狀,兩面常具紫紅色斑點,中脈兩側各具縱脈4至8條,籠蔓約與葉片等長,具上位籠或否。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SUSI MELATI 所上傳
奇異豬籠草的下位籠高約2至6公分,為狹卵形或近圓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狀毛。腹面具一對籠翼,籠翼具翼須。籠蓋基部的後方的籠蔓尾分叉,分2至8條。籠蓋為卵形或近圓形,其內表面密布近圓形的腺體。
奇異豬籠草的上位籠高8至16公分,近圓筒形,下部稍擴大,籠口處縮窄或否。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狀毛。籠翼縮小為一對隆起。唇寬約0.2寬0.4公分,內表面上半部為蠟質區,下半部密生火山口狀腺體。籠蔓尾二叉。籠蓋為卵形或長圓形,下表面具密集的近圓形腺體。

奇異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長20至50公分。被長柔毛,與葉對生或頂生。花梗長0.5至1.5公分。花被片4片,紅至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圓形腺體。雄花的花被片長0.5至0.7公分,雄蕊柄具花葯1輪,稍扭轉。雌花的花被片長0.4至0.5公分。子房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密被淡黃色柔毛或星狀毛。蒴果栗色,長0.5至3公分;果爿4片,狹披針形。種子絲狀,長約1.2公分。花期為4至11月,果期為8至12月。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小铖smalltown/黄润铖 所上傳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paramesotriton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paramesotriton 所上傳

兩眼豬籠草 Nepenthes reinwardtiana    

兩眼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reinwardtiana)是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少量分布於周圍的許多島嶼中,包括邦加島、大納土納島、尼亞斯島及西比路島。其種加詞「reinwardtiana」來源於卡斯珀·格奧爾格·卡爾·瑞華德,所以其也稱為瑞華德豬籠草(Reinwardt's Pitcher-Plant)。

兩眼豬籠草分布於海拔0至2200米處。高海拔地區與低海拔地區兩眼豬籠草的捕蟲籠大小和顏色存在差異,低海拔變型的捕蟲籠更細長,高海拔地區的捕蟲籠更矮胖。兩眼豬籠草的捕蟲籠色彩豐富,可為綠色至深紅色。兩眼豬籠草捕蟲籠的內表面可存在兩個「眼點」,其隨植株生長狀態,或存在或消失。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Muhammad Rizki 所上傳

 

維耶亞豬籠草 Nepenthes vieillardii
維耶亞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vieillardii)是新喀里多尼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得名於歐仁·維耶亞(Eugène Vieillard),他於1861年至1867年在新喀里多尼亞和大溪地採集植物標本。維耶亞豬籠草是最早描述的豬籠草屬物種之一。其自然原生地為亞熱帶或熱帶乾燥森林。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Joey Santore  所上傳

傑弗里豬籠草* Nepenthes geoffrayi
傑弗里豬籠草(Nepenthes geoffrayi)}}是貢布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
貢布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kampotiana)是柬埔寨南部、泰國東部及越南西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海拔分布範圍為0至600米。其種加詞「kampotiana」來源於柬埔寨城市貢布,該城市非常靠近貢布豬籠草第一份標本的採集地。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Joey Santore  所上傳

卓越豬籠草 Nepenthes neoguineensis    
新幾內亞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neoguineensis)原產於新幾內亞,其亦得名於此。新幾內亞豬籠草的雄性花序為長圓柱形的圓錐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2公分,寬至4公釐。花序軸可長達44公分。花梗無苞片帶一朵花,長度約55公釐。花被片為圓形至橢圓形,長約4公釐。雄蕊包括花葯在內長約4公釐。雌性花序為圓錐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5公分,寬至2.5公釐。花序軸可長達20公分。花梗無苞片帶1至3朵花,長約35公釐。被片為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4公釐。子房無柄。

File:Nepneo6.jpg

照片來源: Wikipedia  由 Alfindra Primaldhi   所上傳
新幾內亞豬籠草披被著非常稀疏的毛被。葉片和莖幾乎無毛。發育中的籠蔓具密集的粗毛,成熟後僅於與捕蟲籠銜接處具毛被,其他部分的毛被脫落。捕蟲籠在發育時有茂密且易脫落的星狀毛被,但籠蔓尾上的毛被例外,其毛被不易脫落。花序上有密集的白色或褐色的星狀短毛。花梗、苞片和雌蕊有密集的星狀至絨毛狀毛被。
新幾內亞豬籠草的下位籠的顏色為淡綠色至暗紫色。上位籠一般為黃綠色,唇通常為黑色,籠蓋為鮮紅色。乾燥標本為暗褐色。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David Lohman 所上傳

毛蓋豬籠草 Nepenthes tentaculata        
毛蓋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entaculata)是一種分布於蘇拉威西和婆羅洲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海拔400公尺至2550公尺的地區。
其種加詞「tentaculata」來源於拉丁文「tentacula」,意為「觸鬚」,指其籠蓋上表面的附屬物。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Eamonn Culhane 所上傳
毛蓋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呈圓柱形至三稜柱形,可長達3公尺,直徑可達5公釐。節間距可達10公分。

毛蓋豬籠草的葉片無柄,呈披針形至橢圓形,可長達15公分,寬至3公分。葉尖為圓至急尖,葉基心形,抱莖,包圍莖部。中脈兩側的縱脈可多達4條。羽狀脈為不規則的網狀。籠蔓可長達15公分。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Nelson Wong 所上傳

毛蓋豬籠草的捕蟲籠都很小,高度很少超過15公分。但一些較特殊的標本其捕蟲籠可高達30公分,寬至8公分。毛蓋豬籠草的下位籠下三分之一為卵形,上部為圓柱形,上位籠通體為圓柱形。下位籠腹面具一對籠翼,上位籠的籠翼常縮小為一對隆起。籠口一般為卵形,前部和基部呈急尖,非常的傾斜。唇為圓柱形,可寬達5公釐。具小型的唇肋和細小的唇齒。唇內緣部分約占截面表面總長度的57%。籠蓋為卵形。通常情況下,籠蓋上表面有許多絲狀的附屬物,多集中於籠蓋的邊緣。但某些變型完全缺失這個結構。
毛蓋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5公分,花序軸可長達10公分。通常雌性花序要短於雄性花序。花梗少苞片,長達約為10公釐。萼片為橢圓形至披針形,可長達3公釐。一項對來自同一標本(Mjöberg 49,採集於婆羅洲海拔1700公尺處)的花粉大小研究顯示,其21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29.8微米(標準誤為0.4,變異係數為7.0%)。毛蓋豬籠草無毛被,植株所有部分都無毛。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Pierre-Louis Stenger 所上傳

小豬籠草 Nepenthes gracilis    

小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gracilis)廣布於東南亞低地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拉丁文「gracilis」,意為「細長的」。小豬籠草存在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蘇門答臘及泰國。該物種的海拔分布範圍也很廣,為海拔0至1100米(少數甚至可達1700米),但其大部分都分布於海拔100米以下的地區,極少數植株存在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儘管其分布非常的廣泛,但關於小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卻很少見。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Wikipedia  由 Yusran E. Ritonga  所上傳

小豬籠草的捕蟲籠相對比較普通,唇非常窄小。但其捕蟲籠籠蓋下表面卻存在著參差不齊的蠟質層,該特徵可能是豬籠草屬內唯一的。該蠟質層與捕蟲籠內表面蠟質區的蠟質層厚度不一且結構也完全不同。,該蠟質層在下暴雨時會增加昆蟲在籠蓋下表面的附著難度,使昆蟲容易受雨滴撞擊而落入捕蟲籠內,從而該蠟質層成為小豬籠草捕獲獵物機制的一部分。科學家透過X光分析小豬籠草,發現籠蓋與植株間有個特別脆弱的點,該點被雨滴擊中時會塌陷,連帶使籠蓋往下彈,讓獵物落入捕蟲籠後以特定方式復原。這是其近親萊佛士豬籠草沒有的機制。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普通分支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venus5026 所上傳

圓錐豬籠草 Nepenthes paniculata    
圓錐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aniculata)可能是新幾內亞多爾曼·托普山(Mount Doorman Top)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paniculata」來源於拉丁文「panicula」,意為「圓錐花序」。其存在於山脊頂部海拔約1460米的苔蘚森林中。

高棉豬籠草 Nepenthes thorelii

高棉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horelii)是中南半島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科學家對於高棉豬籠草的了解較少,也很少進入栽培,但在園藝貿易中,其他類群常被錯誤的標識為高棉豬籠草。高棉豬籠草曾被認為可能已滅絕了,但又在2011年重新被發現。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資料來源: Wikipedia
照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藍姆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lamii)是新幾內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原生地海拔高度高於所有已知的豬籠草,已是所有已知的豬籠草屬植物中分布海拔高度最高的,可達3520米。藍姆豬籠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與維耶亞豬籠草(N. vieillardii)混淆。其被認為與山地豬籠草(N. monticol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高海拔地區藍姆豬籠草都為矮小的叢狀,但其最大可高達4米。其莖呈圓柱形或稜柱形。節間距可長達8公分。

藍姆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為線形,偶爾為披針形,可長達22公分,寬至5公分。葉尖為急尖至漸尖,葉基鈍尖。葉柄可下延2公分,但不同變型的差異性較大。中脈的兩側各有3至4條縱脈,出現於葉片末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羽狀脈明顯或不明顯,從中脈斜發出,在葉片的末端形成一個不規則的網狀。[7]部分標本的籠蔓上覆蓋著密集的腺體。葉片通常為全綠,也可能略為紫色,特別是位於高海拔地區的矮小植株。中脈和籠蔓通常為黃色,暴露在強光下的部分為橙紅色。
藍姆豬籠草下位籠的下半部通常為卵形,上半部為圓柱形,偶爾略呈漏斗形。在這兩個部分之間常常具有明顯的籠肩。也可能通體為卵形。其下位籠的體型都較小,一般高僅為7公分,寬僅為3公分,但有時也會達到高12公分,寬4公分。在捕蟲籠腹面有一對豎直排列的籠翼,其可寬達8公釐。翼須可長達5公釐。籠口近圓形,傾斜。[7]唇為圓柱形。唇的兩側和基部扁平,可寬達7公釐。唇肋高約0.5公釐,間距約0.8公釐。唇齒可長達1公釐。籠蓋為圓形[7]或橢圓形[4],末端為圓形,基部為圓形至心形。[7]籠蓋的下表面無附屬物,但中線出可能會出現1公釐寬的籠蓋骨。籠蓋可長達4.5公分,寬至3.8公分。籠蓋的下表面還具有許多蜜腺。其大部分為圓形,直徑為0.1至0.2公釐,密度為每平方公分1500至2000個。[7]在中線附近的一些大型縱向橢圓形蜜腺的直徑可達0.4公釐,少數可寬至3公釐。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其可長達5公釐。其可能為扁平狀。[7]下位籠的外表面通常為紅色,也常常具有深紅色的斑點。其內表面為白色至淺橙色不等。唇可能為橙色,紅色或紫色。籠蓋上下表面通常為黃色。生長於高海拔地區植株的下位籠的顏色通常較深。

藍姆豬籠草的上位籠為漏斗形,或下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膨大,上部為圓柱形或略呈漏斗形。在這兩個部分之間常常具有明顯的籠肩。極少數通體為倒卵形。上位籠比下位籠大很多,可高達18公分,寬至5公分。唇為圓柱形,可寬達5公釐,整個寬度一致,或其兩側和基部扁平。其他的部分與下位籠類似。上位籠的外表面一般為黃色。籠翼有時完全為紅色。其內表面為白色至奶白色。唇為黃色至紅色。籠蓋長整個為黃色。

藍姆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其可長達14公分。總花梗可長達7公分,寬至2公釐。花梗只帶一朵花,無苞片,可長達10公釐。花被片為橢圓形,可長達3公釐,寬至3.3公釐。[7]雄蕊柄可長達2.5公釐,花葯可長達1.25公釐,寬至1.5公釐。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藍姆豬籠草

藍姆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無持久性的毛被。在發育中的組織上會具有淺棕色的稀疏毛被,其長0.2至0.4公釐。在發育成熟的組織上保留著毛被的是籠蔓和花序,其覆蓋著不太顯眼的黑色微柔毛,其長約0.3公釐。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 藍姆豬籠草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大豬籠草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大豬籠草捕蟲籠的形態特徵多變。捕蟲籠可為純綠色或帶斑點,少數斑點眾多,幾乎為黑色。不同變型的唇也存在差異,產自新幾內亞的變型其唇較寬。

大豬籠草捕蟲籠的形態特徵多變。捕蟲籠可為純綠色或帶斑點,少數斑點眾多,幾乎為黑色。不同變型的唇也存在差異,產自新幾內亞的變型其唇較寬。

      大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axima)
是一種廣布於蘇拉威西、新幾內亞和摩鹿加群島的熱帶食蟲植物。其也可能存在於沃沃尼島。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Yi-Kai Tea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Roland Godon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Chien Lee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rossettib95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Laura J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Roland Godon 所上傳

「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包希豬籠草(N. boschiana)、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法薩豬籠草(N. faizaliana)、暗色豬籠草(N. fusca)、扎克里豬籠草(N. zakriana )、N. dactylifera 、克羅斯豬籠草(N. klossii)、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柔毛豬籠草(N. mollis) 和佛氏豬籠草(N. vogelii)
雖然柯蒂斯豬籠草(N. curtisii)為該物種的異名,但其也被用於指代其他許多栽培種。

希豬籠草(Nepenthes boschiana)

又稱博世豬籠草,是婆羅洲南加里曼丹省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所上傳

附生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epiphytica)

是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東庫泰區(East Kutai Regencies)和伯勞區(Berau Regencies)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海拔1000米處。在附生豬籠草被描述為一個獨立物種之前,其被認為是暗色豬籠草(N. fusca)的一個變種。

艾瑪豬籠草(Nepenthes eymaea)

艾瑪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eymae),又名漏斗豬籠草(N. infundibuliformis),是蘇拉威西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1000公尺至2000公尺處。其與大豬籠草(N. maxim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區別在於其具有紅酒杯狀的上位籠。

瑪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長達8公尺,可分叉,具兩個楞,直徑可達8公釐。節間距可長達6公分。腋芽位於攀援莖葉腋上方3至10公釐處,為穗狀,可長達10公釐(少數可達20公釐),寬至1.5公釐。

艾瑪豬籠草的葉片革質,具柄,長圓]或長圓形-橢圓形,可長達35公分,寬至12公分。葉尖圓或急尖至鈍尖,不呈盾型。葉基為鈍尖,漸狹,形成葉柄。葉柄呈細管狀,偶爾為槽狀,翼寬約4公釐。黃化植株的葉柄可長達18公分,但通常僅可達10公分。其包住莖周長的二分之一,突然下延。縱脈和羽狀脈都不明顯。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Ongky所上傳

花序為總狀花序。雄性花序可長達30公分,寬至2.5公分(包括花朵),總花梗可長達11公分,基部可寬至3公釐,花序軸可長達20公分。花序基部的花梗帶2朵花。部分花梗無苞片,數量約30至40根。其長約10公釐,分支部分長約6公釐。花被片為橢圓形,長約4公釐,寬約2公釐。雄蕊柄長約4公釐,花葯頭長約1.5公釐,寬約1公釐。

艾瑪豬籠草的毛被柔軟,為橙色至紅褐色。植株所有成熟的營養組織都具毛被,包括莖、籠蓋下表面及葉片表面。毛被由叢生的絨毛和單一的絨毛組成,叢生的絨毛可長達0.05公釐,單一的絨毛通常可長達0.8公釐。籠蔓、中脈、籠蓋和籠蔓尾的毛被較長較密集,可達2公釐。但毛被也具有一定可變性,部分植株的毛被可能稀疏至完全不明顯的程度。

艾瑪豬籠草的莖和中脈都為黃綠色,葉片為暗綠色。籠蔓為紅色至綠或略帶紅色。下位籠的籠身可能為白色、綠色、黃色、棕色或紅色,常具有紅色的斑點。捕蟲籠具有明顯的毛被,在陽光下呈現出栗色的光澤。內表面通常為黃色或橄欖綠至褐色,一般存在紅色、棕色或紫色等顏色較深的斑點。唇的顏色通常較深,為紅褐色,較舊的標本可為黑色。唇上還經常具有黃色至黑色的條紋。籠蓋為綠色至褐色,其下表面通常具紅色至黑色的斑點。上位籠以黃色為主,籠身內表面及籠蓋下表面偶爾具紅色至紫色的斑點。唇的顏色可變:其可能為橙色至紅色(這類的唇往往內緣的顏色較深),或具有紅色、棕色、紫色或黑色的窄條紋。花被片為紅色。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法薩豬籠草(Nepenthes faizaliana)
法薩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faizaliana)是馬來西亞沙勞越州姆祿山國家公園內的石灰岩壁上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法薩豬籠草的葉片革質,具柄,為披針形至橢圓形,可長達14公分,寬至4公分。葉尖急尖,葉基鈍尖。葉柄呈細管狀,可長達5公分。其半抱莖,無翼。中脈的兩側各有2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20公分。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Bob Zakaria 所上傳

法薩豬籠草的下位籠還未被正式描述,但已知的是其下位籠體型較小,且比如上位籠常見。

法薩豬籠草的上位籠為窄漏斗形,上半部略寬,可高達30公分。籠翼通常縮小為一對隆起。上位籠內表面蠟質區發達。籠口傾斜。唇平展,橫截面為圓柱形,可寬達4公釐。籠蓋為圓形,下表面具有蜜腺。籠蓋基部的後方具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JD Herndon and Emilie Kohler 所上傳

法薩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還未有關於雌性花序的正式描述。雄性花序的總花梗可長達17公分,花序軸可長達40公分。每根花梗帶一朵花,其可長達20公釐,並通常具有苞片。萼片為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可長達4公釐。一項對來自模式標本(S 44163 (Lai & Jugah))花粉大小的研究顯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32.3微米(標準誤為0.4,變異係數為7.6%)。

法薩豬籠草的莖和葉柄上具有白色的星狀毛被。葉片的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具稀疏的分叉短毛。此外,葉片的中脈具白色的長毛被。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solobeee 所上傳

扎克里豬籠草(Nepenthes zakriana )
黑豬籠草 / n ɪ ˈ p ɛ n θ iː z ˈ f ʌ s k ə / 或暗色豬籠草,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豬籠草 。它分佈在廣泛的海拔範圍內,並且在自然界中幾乎總是附生的,主要生長在苔蘚森林中。

 

該物種的葉子具有葉柄和革質地。葉片或葉片呈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可達 15 厘米,寬可達 6 厘米。它的先端是銳尖到鈍角,甚至可能略呈盾形。葉片基部向葉柄逐漸變細。葉柄(≤4公分長)有縱向凹槽,並具有一對窄翼,在莖周圍形成半抱莖鞘。中脈兩側最多有 3 條縱脈,儘管它們不明顯。羽狀脈多數。卷鬚長度可達 5 公分。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en Harris EntSocVic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Ken Harris EntSocVic 所上傳

蓮座籠和下位籠整體呈圓柱形。它們通常長到高 20 厘米、寬 4 厘米,但也有記錄到特殊的標本可達 28 厘米。一對帶流蘇的翅膀(≤5 毫米寬)沿著捕蟲籠的腹面延伸,並帶有長達 10 毫米、間隔 6 毫米的流蘇元件。腺體區域僅限於捕蟲籠內表面的下部。腺體較小,呈拱形,密度為每平方公分 600 至 650 個。蠟質區減少。籠口水平位於前部,後部伸長成頸部。唇部扁平且擴張(寬≤12毫米),但僅具有不明顯的牙齒(長≤0.3毫米)。唇的內部部分約佔其橫斷面總長度的 51%。籠蓋或籠蓋呈非常窄的卵形,下表面有一個獨特的基部嵴。長度達 10 毫米的無分支支線插在蓋子底部附近。

上位籠的形狀明顯不同,下部三分之二呈狹漏斗狀,而上方則呈寬漏斗狀。它們的尺寸與較低的同類相似,通常可達 18 厘米,一些較大的尺寸可達 26 厘米。微小的消化腺呈拱形,每平方公分有 1500 至 2000 個。水罐蓋呈現非常窄的三角形,邊緣和頂點向下彎曲。在空中投手中,翅膀被縮減為肋骨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eongWeei Gan 所上傳

黑色豬籠草產生 緊密的總狀花序花序長達 6 厘米,而未知超過 10 厘米。部分花序梗為一花或兩花,長達8毫米,無苞片萼片橢圓形,長達4毫米。模式標本Endert 3955 )採集的 120 個花粉樣本進行的研究發現,平均花粉直徑為 34.8  μmSE = 0.6;CV = 9.1%)。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JD Herndon and Emilie Kohler 所上傳

植物的發育部分具有長而棕色的毛被。然而,其中大部分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消失,成熟部分僅覆蓋有稀疏的棕色短毛。

Nepenthes dactylifera

(目前沒有資料)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克羅斯豬籠草(Nepenthes klossii)
克羅斯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klossii),又稱克洛斯豬籠草,是新幾內亞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克羅斯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攀爬至數米的高處。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克羅斯豬籠草的葉片革質,具柄,呈長圓形至披針形,可長達25公分,寬至9公分。葉尖為鈍尖,葉基驟縮成槽狀葉柄,可長達6公分,葉柄的兩翼寬度不超過5公釐。中脈兩側各有3條縱脈。縱脈從葉柄發出,平行於中脈延伸於葉片的外三分之四。羽狀脈不明顯。籠蔓通常為葉片長度的1至1.5倍,與葉片銜接處直徑約為2公釐,與捕蟲籠銜接處直徑約為5公釐。籠蔓的中部常出現籠蔓圈。
克羅斯豬籠草上位籠和下位籠腹面的籠翼不寬於9公釐,翼須可長達7公釐。
克羅斯豬籠草上位籠與籠蔓的銜接處會形成一個可寬達45公釐的彎曲。其呈窄漏斗形,偶爾為管狀,可高達26公分,寬至7公分。上位籠的籠翼常縮小成一對隆起。籠口不寬於4公分,前部傾斜,基部向上拉長,但不形成唇頸。唇平展,前部寬約3公釐,基部寬約14公釐。唇肋可高達1公釐,間隔約為1.5公釐。 唇內緣平滑,無唇齒。捕蟲籠內表面的下部布滿細小的覆蓋型消化腺。籠蓋接近圓形,基部略成心形,可長達5公分,寬至5公分。籠蓋下表面的基部具一個橫向扁平的附屬物,其不寬於8公釐。籠蓋的下表面及其附屬物覆滿了大小不一的蜜腺,其中心凹陷,且具黑框。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約為20公釐。

克羅斯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可長達18公分,花序軸可長達14公分。每個花梗帶1至3朵花,可長達10公釐。花被片為長方形,長3公釐,寬1公釐。果莢長約15公釐,基部明顯縮小,末端略微縮小。

克羅斯豬籠草葉片的下表面具有密集的金色毛被,其由星狀的短毛、分叉長毛和更長的不分叉長毛(長度可達7公釐)組成。葉片的上表面光滑。捕蟲籠和籠蔓覆蓋著類似葉片下表面的毛被,但較稀疏。籠蔓尾具有相當茂密的短毛被。此外,果莢和花被片的外表面也具有毛被。

克羅斯豬籠草的捕蟲籠為具紅色斑點,籠蓋為紫色。乾燥標本為黃色,捕蟲籠內表面為淡藍色,蠟質區表面呈白霜狀。
 

寬唇豬籠草(Nepenthes platychila)
寬唇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latychila)是沙勞越中部的霍斯山脈)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platychila」來源於希臘文,「platus」意為「寬大的」,「cheilos」意為」唇」。它以其平滑的唇和漏斗形的上位籠而著名。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窄葉豬籠草(Nepenthes stenophylla)

窄葉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stenophylla)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Stenophylla」意為「窄葉的」。其漏斗狀的捕蟲籠可高達25公分。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wyattherp 所上傳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Pierre-Louis Stenger 所上傳

柔毛豬籠草(Nepenthes mollis)
柔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ollis)是婆羅洲加里曼丹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mollis」來源於拉丁文,意為「柔軟的」,指其毛被。其僅存在一個單一的乾燥標本,是豬籠草屬中唯一一個獲得公認,卻不清楚其捕蟲籠形態的物種。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Dirk Mezger 所上傳

柔毛豬籠草的原生地為陡峭斜坡上的茂密森林,其海拔約1800公尺。現僅知其存在於模式產地凱蒙山上,但由於其周圍的眾多山峰還未經考察,所以其分布可能更為廣泛。查爾斯·克拉克認為其可能出現於苔蘚森林中。
柔毛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至少可長達4公尺,直徑為6至9公釐。攀援莖圓柱形,其他部分莖帶鈍稜角或扁平。節間距10至15公分。蓮座狀植株莖的形態特徵未知。

攀援莖上的葉片革質,散生,無柄。葉片為披針形或匙形,長約18至20公分,寬約3.5至4.5公分。葉尖急尖。葉緣在葉基平行於中脈,並下延為兩葉柄翼。葉柄翼漸狹,最寬可達1公分,長約4至6公分。葉基寬約2公分。葉脈不明顯。羽狀脈先斜發,後在葉緣處彎曲,並在中脈的兩側形成1條縱脈,極少數為2條。籠蔓可長達10公分,靠近葉片處直徑1.5至2公釐,靠近捕蟲籠處直徑約2.5公釐。發育中的籠蔓常形成籠蔓圈。捕蟲籠的形態特徵未知。

柔毛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雌性花序的形態特徵未知。雄性花序密布花朵,B·H·丹瑟將其描述為「不固定的」且「看似為橫生」。總花梗長約7.5公分,基部直徑約4公釐,頂部直徑約3公釐。花序軸漸尖,長10至15公分。基部的花梗長約12公釐,頂部的花梗稍短。所有的花梗都帶2朵花,無苞片。萼片為橢圓形,鈍尖,長約4公釐。雄蕊柱包括單輪的花葯在內長約4.5公釐。一項對模式標本(Endert 4282)花粉大小的研究顯示,其120粒花粉的平均直徑為37.2微米(標準誤為0.4,變異係數為6.1%)。

植株各部分都密布的棕色毛被。莖部具天鵝絨般的密集棕色粗毛。其可長達2公釐,部分較短、分叉,其他的較長、不分叉。發育中的莖及葉腋附近,中脈的上下兩面和發育中的捕蟲籠披被著類似,但更長更茂密的毛被。葉片的下表面披被著茂密的粗毛,由為短且分叉和長且不分叉的柔毛組成。葉片的上表面也披被著茂密的粗毛,但其更短、更簡單,且為白色。總花梗和花序軸完全覆蓋著紅褐色的毛被。部分花梗、萼片和雄蕊柱具短且脆的毛被。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laffle 所上傳

佛氏豬籠草(Nepenthes vogelii)
佛氏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vogelii)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其下位籠的腹面無籠翼,上位籠一般為漏斗形。

佛氏豬籠草的下位籠通體為圓柱形,籠口水平。其腹面無籠翼。籠蓋為寬三角形,無附屬物。下位籠為黃色,並具有深色的斑點。唇具條紋。

佛氏豬籠草的上位籠一般為漏斗形,其形狀可能為窄漏斗形至上部為明顯的球形。球狀的部分對應的內表面為蠟質區。

豬籠草科 豬籠草屬大豬籠草系

圖片來源:    iNaturalist  由 Chien Lee 所上傳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豬籠草為豬籠草屬(學名:Nepenthes)植物的統稱,是豬籠草科的唯一屬,也是多種能夠捕食昆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其為地生植物,是攀援狀的亞灌木。豬籠草擁有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能夠透過捕捉和消化昆蟲等小動物來獲取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附生於樹木,牆壁或地面,攀援生長或沿地面生長。葉片一般是為長圓形,末端具籠蔓。籠蔓的末端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並具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後才會開花,花通常為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雌雄異株。花小型,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上位籠的示意圖
 

豬籠草上位籠的示意圖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

豬籠草的捕蟲籠可為圓柱形、卵形、球形或漏斗形等。其發育自籠蔓的末端。每片新葉的籠蔓末端都具一個捕蟲籠的雛形。在籠蓋打開前,捕蟲籠上就已出現了其特有的顏色、花紋和斑點。籠蓋打開後,籠口處的唇會繼續發育,變寬變大,並會向外或向內翻卷。同時唇開始呈現色彩。此時的捕蟲籠已成熟,約幾天後即可觀察到有昆蟲落入其中。

豬籠草的籠蓋可為卵形或心形,可防止雨水進入籠中。籠蓋下表面通常具蜜腺,以引誘昆蟲。
豬籠草的蜜腺存在於籠蓋下表面、籠身及葉片、籠蔓等處。
部分豬籠草的籠蓋下表面、唇會具有附屬物
豬籠草捕蟲籠的籠身即是除開籠蓋外的其他部分。
捕蟲籠捕獲獵物後,籠蓋並不會閉合。
部分豬籠草的籠口會拉長成唇頸
豬籠草的唇位於籠口的邊緣,其由唇肋和唇齒組成。
豬籠草的唇肋為唇上一系列的平行凸起。
豬籠草的唇齒為唇肋自唇的外緣延伸至內緣,末端形成一個短而鋒利的齒狀結構。
豬籠草的籠翼位於籠身的腹面,自籠口向下平行延伸至籠蔓與籠身的銜接處。據推測其是為了方便地面的昆蟲爬到籠口處。因此,對於多捕食飛蟲的上位籠,其籠翼通常大大縮小或完全缺失。
捕蟲籠的內表面可分為腺體區與蠟質區,腺體區密布細小的消化腺,蠟質區無消化腺,但表面光滑。
豬籠草的籠蔓尾為豬籠草形態學上的末端,其可分叉。
豬籠草的籠肩為分割籠身上下兩部分的明顯痕跡。上位籠的籠肩靠下部,下位籠的籠肩靠上部。
豬籠草的葉片上有一條粗大的葉脈通過,葉脈最後穿出葉片,而成為籠蔓,籠蔓可以用來攀附其他的物體,使植株可以向高處生長。籠蔓的末端會發育成一個捕蟲籠。上位籠的籠蔓通常較短,下位籠則較長。
豬籠草上位籠的籠蔓若是沒有攀附到任何物體,它仍會自行捲一圈,成為籠蔓圈
捕蟲籠的兩種形態
豬籠草的捕蟲籠分為上位籠和下位籠兩個類型。下位籠多為卵形或圓柱型,開口面向籠蔓,通常體型較大顏色鮮豔,側邊的籠翼較發達,籠翼的構造有助於步行的小動物向上攀爬到開口之中;上位籠則多為漏斗形或高腳杯型,籠蔓在開口的背面,通常較小顏色較淡花紋較少,側邊的籠翼不發達或是沒有,但籠蔓發達易於纏繞攀爬,上位籠的漏斗型大開口助於飛行或樹棲的小動物進到開口之中。部分種類上位與下位籠造型差異不大,例如常見的雜交種花市豬籠草(N. x 'Ventrata'),部分種類通常只見得到下位籠,例如羅伯坎特利豬籠草(Nepenthes robcantleyi)。
由於熱帶地區的高溫和大量雨水沖刷,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低,豬籠草能通過捕食昆蟲獲取氮素。

豬籠草通過籠蓋下表面的蜜腺來分泌蜜汁引誘昆蟲停留在瓶身邊緣。捕蟲籠內表面的臘質區很光滑,昆蟲容易滑入籠中且難以爬出。籠中經常有半籠消化液,若因下雨而使其過多時,籠蔓會因無法承受重量而自動傾斜倒去一部分。籠蓋在昆蟲進入後並不會合上,其主要功能是防止過多雨水進入消化籠。如果捕蟲籠盛滿消化液,昆蟲掉入後就容易逃出。捕蟲籠下半部的內壁稍厚,並有很多消化腺,這些腺體分泌出稍帶黏性的消化液儲存在捕蟲籠中。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蟲的能力。

另,消化液的酸性並不足以殺死昆蟲,掉入補蟲籠的昆蟲一般是被消化液淹死。消化液的功能是加速昆蟲屍體的腐爛,使其轉變為能被植物吸收的成分。 掉進籠內的昆蟲多數是螞蟻,也有一些會飛的昆蟲如野蠅、蜜蜂、蟋蟀等。不過,豬籠草並不善於吸引蚊子,這是因為雌蚊並不對豬籠草的蜜露和紫外線感興趣,最多能吸引一些以植物汁液為食的雄蚊。
豬籠草屬植物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120種左右。大多數生長在印度洋群島、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潮濕熱帶森林裡,中國海南,廣東、雲南等省,香港的新界和大嶼也有這種植物。其中分為高地種與低地種兩種,高地種為標高800~2500m以上,喜歡冷涼潮濕的環境,不忌諱白天高溫,但夜晚必須維持在攝氏15度左右,在這樣環境中生長的豬籠草,普遍有高山雲霧所籠罩,雖然如此一天當中仍有不少時間能照射到太陽光;低地種普遍生長於0~800m左右,喜歡溫暖和濕潤。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