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事館

古蹟的歷史(文摘錄自台北故事館官網)

日治時期,台北大稻埕茶商,經營永裕號的陳朝駿,於1913年在台北市基隆河畔圓山地區,起建一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洋樓,1914年完工,以作為他招待台灣士紳、政要以及各國茶商的聚會場所,也作為家庭成員休憩、度假及聚會所在地。陳朝駿曾任同業組合台北茶商公會會長,為當時正蓬勃的台灣茶產業重要人物之一。

這棟房子落成時,正是日治時期,當時政府為建立台灣成為政治、金融及學術教育的中心,有計劃地擴建台北市街,鋪設環城三線林蔭大道;並且引進各種歐洲建築風格,加以混合、變化,使得此時的台灣建築展現了極為繁複的特色,陳朝駿起建的這棟房子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風潮下建造的。

陳朝駿在1923年過世後房子幾經易手,經歷過多次轉變。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經作為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的住宅,1979年由台北市政府進行徵購,並將此地暫時做為公園路燈管理處北區分隊駐在所,供辦公及置放器具。1987年12月正式交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管理,於1990年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1998年被指定為古蹟,調查與修復的工作先後展開。

在古蹟再利用的理念下,2003年這棟古蹟由陳國慈女士認養並贊助成立「台北故事館」,以介紹台灣生活文化和推廣古蹟再利用為目的,透過多樣的活動和展覽讓社會大眾輕鬆的親近古蹟,讓古蹟有了新生命。


光點台北(文摘錄於光點台北咖啡館)

位於中山北路上的光點電影院,原為美國大使館。現在,它城為現代人不可不去的一個休憩場所。他包含了電影院、誠品書店、咖啡館、迴廊展覽館、多功能藝文聽。

蛻變成家-

 

從民國68年〈1979年〉到民國86年〈1997年〉的18年間,這棟建築物處於荒煙蔓草中,閑置多時,成為第三級古蹟後,為妥善維護古蹟空間,由台北文化局疾呼奔走,經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新台幣6千萬元,將建築物本體修復後,委託由侯孝賢導演擔任理事長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經各方審勝規劃後,決定將其活化為以電影文化為主的一文空間,本建築物定名為「台北之家」,並於民國91年〈2002年〉11月10日正式開館。

 

光點電影院-

 

原為大使車庫及發電機房,可停放至少兩輛座車,發電機的功能仍確保中美之間訊息互通,不因斷電有所影響。規劃為有88個座位的光點電影院,每日從中午12點到晚上12點,常態性播映6場影片,讓創意在此交流、匯聚。透過審慎規劃出的極具特色、創意的片單,提供民眾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電影,讓觀眾產生新的視覺經驗,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觀影品味。


蔡瑞月舞蹈社(文摘錄於Garmin Connect)

蔡瑞月女士於西元1921年台南出生,16歲便獨自前往日本向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習舞;學成歸國後隔年與詩人雷石榆結婚。西元1949年雷石榆因「白色恐怖」被流放,蔡瑞月女士也遭逮捕囚禁於綠島3年;出獄後蔡瑞月女士於西元1953年創立「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教導年輕學子現代舞。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原為日治時期的文官宿舍,建於西元1920年代。民國88年經過祝融侵襲之後慘受毀損,直到民國95年才以「玫瑰古蹟」的風貌重新呈現。如今浴火重生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不僅是藝文活動重要的舉辦場地,同時也設有「跳舞咖啡廳」,提供餐飲服務。
其建築的屋架、樑柱皆為檜木,屋頂鋪以日式黑瓦,目前除提供舞蹈及戲劇團體表演外,尚有史料研究室,露天咖啡座、以及舞蹈課程之開設,是個充滿人文氣息的文藝場所,同時也為了紀念有「台灣現代舞之母」美譽的蔡瑞月女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主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